An American Prayer
With COVID canceling exams and me being a diehard Beatles fan, every class turned into a music appreciation session.
豆瓣上有对 The Doors 及其深度和诗意的评价,我入神地随着音乐看了一节课。我发现自己嫉妒 Jim Morrison 的诗人气质,有人将其与福柯冲击力的文字相论,令我对 The Doors 歌曲所试图表达的含义有了更深兴趣。
我最早听 The Doors 就是从 Jim 的吟诗 An American Prayer , 除了文字上的惊羡上,更对他朗诵时的神秘感所吸引。一方面,他的个人魅力、把控群众心理的自如让我感到天性竞争的不悦。另一方面,他的词如一扇开向即死、致幻、狂喜的逝去等杂糅情感的大门,让我对音乐的欣赏产生了思考。
The Doors 的键盘让我非常惊羡。不过,他们的音乐,起码目前对我来讲,并没有到出神入化的地步。Jim 本身并不通乐理,有人这么提议说,我们无需对他如此崇拜,并同比海子,气质上独特无疑,可深入分析其实“拘泥于青春年少时的懵懂而缺乏实际的深度”。
这段话对我来说更适用于披头士的。同于1967年的Sgt. Pepper, 在旋律上实在悦耳至极。我甚至崇拜 John Lennon 为神。在观看对 The Doors 的评论时,我其实心里有些幼稚的保留,觉得他们再怎样也不可能胜过披头士。然而客观上讲,披头士在词意的遣造上不曾有如 The Doors 的深度,或在专辑整体叙事上也没有达到 Pink Floyd 甚至 The Who 的水准。
总结性地讲,今天自修课开的小差让我对音乐的多维度欣赏产生了兴趣。没有哪种音乐是绝对地更优的,因此音乐的多样化很重要。这源自于在豆瓣上看到的诗意性的音乐解读。这里可以分享一下。 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1063492/#comments 「时光飞逝,不舍昼夜,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从出生走向死亡。我们奔跑,逃避,在恐惧中绝望地哭泣,但都无济于事,人们永远无法逃脱死亡的阴影,于是我们开始在这道阴影下面及时行乐,挖掘财宝,不停地掠夺,攫取,征服……快!青春已逝,来日无多,让我们夜夜狂欢,疯狂做爱,高潮迭起;让我们去寻找一个爱人的怀抱与温存,但这一切也无非是另一种锁链和谎言。当一切结束时只剩下无尽的空虚,人们如何才能够突破生死与认知的疆界和局限,达到他的彼岸世界?渺小的人类在广大的时空和宇宙里绝望而不懈地挣扎,探索,焦虑地寻找着那扇通向彼岸的大门,寻找着他想要的答案……」
同时,我对深入的、系统性的分析更有了兴趣。深处有一个我非常想从神经学理论上解释为什么披头士的音乐比别的乐队都牛,尽管这可能不是真的。也许有一天我们都必须摒弃心中的神祇,狂热和不理性的拥簇。想毕 1970 年的 God 中,那个褪去虫壳,重审自己的 John Lennon 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吧。